新闻详情
倾听大地的心跳——记商南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何衍军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2/html/newsclass....newshtml-1.html1-21 23:43:52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
      “当在人大各种会议上表决的一刹那,我会感觉到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多么神圣;当深入基层,深入群众视察、走访,听到众乡亲那种渴望的呼声,我会感到人大代表的责任是多么重大......”这是一位朴实的山区农家汉,有着连续五届县人大代表经历,现任商南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、县人大常委会委员、清油河镇洋桥村党支部书记的何衍军面对媒体采访,谈到自己做人大代表时的切身体会。

      何衍军一个年近50岁的铮铮铁汉,1995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,一干就是17年。2003年被村民推举为清油河镇洋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。他曾经放过牛、当过兵、打过工、经过商,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,以民为本,扎根农村,真心待乡亲,真情代民言,真意带民富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。

带民富------当好领头雁

      上个世纪80年代,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的何衍军,多方筹集资金,办起了油料加工厂,做起了桐籽、花生加工销售生意。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,生意越做越红火,加工销售带动了当地花生种植业的大发展,使当地花生种植由不足500亩迅速扩大的3000亩,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好产业。致富后,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,随着厂子规模扩大,需要更多人手,他首先想到的是特困户,先后把何后权、何征礼等10多户安置到厂里务工,当年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,一下子让他们看到的了生活的希望。几年下来,在他的加工厂打工的这些特困户不仅脱了贫,发了家,致了富,而且还学到了加工技术,有的还自立门户办起了成品油加工厂。

      毕竟小作坊成不了大事业。如何让更多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,打造出自己的品牌,是他努力的方向。通过多次外出学习考察,他按照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组建了商南延和谷物专业合作社,成为商洛市唯一一家成功注册的以面粉加工、粉条、粉丝生产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。合作社已发展社员5000多名,涉及周边及丹凤县铁峪铺、白阳关等5个镇62个村,并聘请技术专家2名,拥有资产近670万元,年加工面粉3000吨,生产挂面2400吨,年产值850万元。现在合作社除每年定期给农户付租金、吸收劳力进厂务工外,还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返还给农民,仅此一项社员人均每年就可以增收700余元。并采取为社员免费提供小麦良种、免费代贮代管粮食、社员粮食自主交易等措施,一方面降低合作社运行成本,一方面促进群众增收、方便群众生活。为了进一步增强了生产活力,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生产效益。目前,延和谷物加工专业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集加工、销售、原粮置换为一体的产业体系,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农民粮食存难、卖难问题,拓展了农产品增值空间,延伸了农村产业链条,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。

      在他的带领下,村里相继办起了纯净水厂、洁具厂等十余家加工厂,发展“专业合作社”4个、“畜牧养殖产业区”2个。形成了“群众粮食生产---合作社粮食深加工---加工饲料畜禽养殖---肥料建沼气照明供气---废料种植蔬菜、畜草”的循环经济圈。村办产业带动村民就业150余人,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。

访民情------做好代言人

      “哪怕政府给一些物资和技术支持,我们自己出力气,修座桥就那么难吗?”这是2010年7月那场特大洪灾过后,他在灾区了解灾情时所听到的。当时他被众乡亲渴望的面孔和恳求的话语深深地触动。因为全县灾情大,需要修桥的地方多,政府也有难处。怎么办?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认真思考,他一方面在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,就全县灾后重建问题在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做了专题发言,建议政府整合全县力量,全力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。这项建议得到代表们和大会主席团的广泛认同,并写入大会决议,成为当年全县的一项重点任务加以落实。另一方面,他还提写了《关于重建后湾大桥的建议》,交由县政府相关部门办理。在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村民们欣喜的看到技术人员前来勘测,终于在去年汛期到来之前,将一座跨度为76米的5孔大桥建成通车,解决了500余人过河难的问题,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过河犯愁了。

      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西部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,陕南移民搬迁规划的实施,为山区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。移民搬迁让很多祖祖辈辈梦想走出大山的群众为之心动,狮子湾、肖家湾、河东移民小区相继在清油河镇建成,先后有467户1906人喜迁新居。然而,小区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,影响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,群众反响很大。他经过多次调研座谈,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后,认为这是全县移民搬迁建设过程中的共性问题,应该引起全县上下的重视,他相继提出了《关于加快清油河狮子湾移民小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》、《关于清油河河东移民小区“五化”工程建设的建议》和《关于解决清油河河东移民小区河堤建设的建议》。近三年来,他共提涉及“三农”方面的意见建议12条,是近年来代表建议数量最多的代表之一。

      在他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一名代表不履行责任,不参加活动,也就失去了当代表的意义。”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,不管是代表大会,还是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、评议活动,他都能按时参加。即使是村里有重要任务,个人家庭有重要事情他也要以代表活动为主,合理安排时间,保证准时参加活动。

解民困------甘为贴心人

      “洋桥田地一公顷,吃水要靠手来拎;道路走来灰尘尘,灯泡没有火把明”,这是十几年前洋桥村群众的顺口溜,也是当年村里的真实写照。作为一名人大代表、村党支部书记,改变村容村貌,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,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为此,他走遍村里沟沟壑壑,从改善水、电、路做起,没有资金,想办法找门路、寻项目,缺资金自己先垫付。近十年来,向上级争取资金160余万元,发动群众集资39.5万元,建蓄水池1个,埋自来水管道2700余米,全村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。为改善村里通讯和用电困难,他多次找到相关部门,为村上架设通信基站2座,程控电话290余台,改造高低压线路7.8华里,增设变压器4台。与此同时,他还多方争取,修建通村水泥路1.7公里,便民桥5座,改造通组道路13.6公里,修建河堤1400米。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,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。实现了居室亮化、家园美化、环境绿化、心灵净化的目标,绘成了一幅山区特色的文明新画卷,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      邻里纠纷在农村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事,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,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邻里关系,是人见人躲的难事,也是新时期对我们基层干部能力的挑战与考验。但是何衍军却认为这是当前农村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。一方面通过增加公共娱乐设施,引导群众参加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,不断提高村两委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。另一方面,他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会,了解掌握村情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,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村内解决的目标。村民米某与邻居罗某有多年积怨,2011年4月,因宅基地发生纠纷,双方互殴致伤。如果不及时解决,矛盾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,他下决心要解决两家的矛盾。通过召开村两委会,干部分头座谈,两家终于被他们的耐心所感动,达成了和解协议,多年的积怨也消除了,并成为好邻居。近年来,他共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,是村里村外有名的“和事佬”。

      何代表的所作所为,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,先后多次被省市县授予“优秀人民调解员”、“农村创业致富优秀村支书”、“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”;“十佳”村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。在诸多荣誉面前,他更看重的是乡亲的口碑,采访中,提起洋桥村的变化,他总是笑着说: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”。

      大地何其广袤,而在山里,人们赞叹山之伟大,是因为他从不嫌弃泥土,始终与泥土相依相伴,而且总是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巅,才孕育了他的生机与灵气。这不正是一名山区农民代表对乡亲们朴实情怀的真实写照吗?

文章栏目分类导航
脚注信息
Copyright@2013-2017 版权所有 陕西省商南县人大常委会
地址:商南县环城东路106号 电 话:0914-6325095 邮 箱:1156658924@qq.com 备案号:陕ICP备17006145号